回家
高考报志愿之前,我就决定了无论怎样我都不会选择广东省内的学校。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我能有这样的决心。可能是因为我大学以前都基本呆在广东省,准确的说是守在居住与学校的几分地,仅仅在高中两次暑假分别去了合肥与武汉——数学夏令营。也可能是因为有种“离家越远,梦想就能越远”的错觉。最后,我来到了浙江,一个离家1400公里的地方。
大一大二时寝室里加上我五个人,另外四个都是浙江本地人。每到节假日,他们只要愿意都可以回家。而我手指扳扳,还是等寒暑假吧。事实上,我也没有强烈的回家的欲望,没有很思念家。“回家之后我又能干什么事情呢?”我问自己。对我来说,回家的吸引完全在于与朋友们相见,与家无关,而节假日回家的朋友们少之又少。所以到了节假日,我只会打电话给妈妈,跟她说说放假多少天,不回家了,问问家里有什么安排,之如此类的家常。我唯一一次有强烈回家欲望的是大一暑假提早回校之后。感情上的创伤以及寝室只有我一个人都让我深深感到孤独。我那时真的无法一个人支撑下去了。那刻的矛盾,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回家,却又害怕家人知道我的伤心。最后,我还是没有回家,而是从两位好朋友那里得到了勇气与力量。大三因为专业的缘故,我到了一个新的寝室,我们都不是浙江本地人,家分散在中国的四个角落,都离浙江很远。于是,节假日回家成了整个寝室都遥不可及的选择。但我却开始想家了。想家,只是想好好睡一觉。
大四,从紫金港搬到西溪。老男人了,更想家了。想回家,好好睡一觉,做酸菜鱼,跟老妈看电视,跟老妹老弟扯扯话。我从12月份就开始盼着回家。我是1月11日上完最后一门课,没有考试,于是买了12号的火车票。随着回家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,心里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,反而涌出一股不踏实的冷潮。在学校中想回家的理由到了家之后就变成了教条式的日程:起床->买菜->做饭->看书->做饭->看电视/电脑->睡觉。回家的迫切感变味了——只有身在远方,家才是思念的家,到家了,家只是生活的猪圈。不踏实的来源是这种变味带来的落差。
再见吧,杭州。